跨越挑戰 接通屯赤 - Youth.gov.hk
跳到主要內容

跨越挑戰 接通屯赤

政府工

24-02-2021

跨越挑戰 接通屯赤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其中約五公里為屯門---赤鱲角隧道,連接屯門南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屯門---赤鱲角隧道不單是全港最長和最深的海底隧道,其建造過程更採用首度引入的嶄新技術和設計,堪稱「香港之最」。

路政署工程師鄭子謀兩年半前加入部門,隨即獲委派負責屯門---赤鱲角隧道工程。

回想當天,鄭子謀既興奮又緊張。他說:「那一刻我感到很榮幸。在我的工程生涯中,這項目最宏偉、最大型。」

「面對這個機遇,我希望盡快裝備自己,迎接挑戰。」

隧道鑽挖  保護環境

屯門---赤鱲角隧道是香港第一條利用隧道鑽挖機在海底建造的行車隧道。

鑽挖機前端裝有鋼製鑽頭和刀具,可鑽挖各種土壤、岩層或混合地層,並可在高壓環境下進行鑽挖工作。

其中,在隧道北行管道近隧道北面出入口一段,政府採用了世界最大型、直徑達17.6米的隧道鑽挖機,其高度與六層樓相若。

鄭子謀說,相對傳統沉管方法,採用隧道鑽挖機可減少挖掘和棄置約1,100萬立方米淤泥,體積等同約4,900個標準游泳池,能大幅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採用隧道鑽挖機亦避免供電予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底電纜改道,同時減少施工期間對海上交通的干擾和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引進技術  保障安全

海底隧道最深的位置在海平面下約60米。在海床鑽挖期間,隧道鑽挖機在高壓環境下運作,技術人員維修和保養鑽挖機,也需在高達六倍大氣壓力的環境下進行。

就此,部門首次為工程引入飽和高壓技術。技術人員會在28日的工作周期內入住高壓生活倉,每當鑽挖機刀具需要維修,他們便會經由高壓運輸倉載送至海底,在鑽挖機前方的鑽挖倉工作,並在六小時後返回地面的生活倉。

此技術讓技術人員可安全地在高壓環境工作,且只需在工作周期最後三天進行減壓,大幅減少減壓次數,降低人員患上減壓病的風險。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車道下方  增設走廊

屯門---赤鱲角隧道的另一特點,是行車道下方設有一條公用設施走廊。

路政署高級工程師李麗娟指,由於排水管道、消防喉管、電力和信號系統等裝置均設於走廊內,檢查、維修等日常工作便可在隧道行車期間同步進行。這樣不單令工作編排更具彈性,即使出現突發情況需緊急維修,隧道也不必封閉,從而避免對巿民造成影響。

隧道建造過程盡是挑戰,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為工程增添變數。李麗娟說:「遇上疫情,物料供應曾受影響,工人人數也減少。」

「我們希望隧道如期在今年內通車。面對重重難關,工程團隊不斷尋求解決方法,最終達成目標,我們都很高興。」

見證隧道由一張張草圖化為實物,而今竣工,團隊與有榮焉。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入職政府十年的李麗娟形容,屯門---赤鱲角隧道工程是她作為工程師所參與的最大型工程,過程畢生難忘。

鄭子謀也說,此生首次目睹如此大型的基建落成,冀隧道通車後帶家人來這裏走一趟,自豪地告訴他們自己曾參與其中。

一路走來,工程團隊為這條隧道滴盡汗水。從2020年12月27日起,市民大眾都可為團隊的努力作證。

返回
/tc/gov-job/stories/detail.htm?content-id=2393883§ion=GOVJOB tc /html/www/en/images/gov-job/stories/cover-photo/newsgovhk_highwaytm_267c.jpg /html/www/en/images/gov-job/stories/cover-photo/newsgovhk_highwaytm_365c.jpg /html/www/en/images/gov-job/stories/cover-photo/newsgovhk_highwaytm_900c.jpg 跨越挑戰 接通屯赤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其中約五公里為屯門---赤鱲角隧道,連接屯門南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屯門---赤鱲角隧道不單是全港最長和最深的海底隧道,其建造過程更採用首度引入的嶄新技術和設計,堪稱「香港之最」。 路政署工程師鄭子謀兩年半前加入部門,隨即獲委派負責屯門---赤鱲角隧道工程。回想當天,鄭子謀既興奮又緊張。他說:「那一刻我感到很榮幸。在我的工程生涯中,這項目最宏偉、最大型。」「面對這個機遇,我希望盡快裝備自己,迎接挑戰。」隧道鑽挖  保護環境屯門---赤鱲角隧道是香港第一條利用隧道鑽挖機在海底建造的行車隧道。鑽挖機前端裝有鋼製鑽頭和刀具,可鑽挖各種土壤、岩層或混合地層,並可在高壓環境下進行鑽挖工作。其中,在隧道北行管道近隧道北面出入口一段,政府採用了世界最大型、直徑達17.6米的隧道鑽挖機,其高度與六層樓相若。 鄭子謀說,相對傳統沉管方法,採用隧道鑽挖機可減少挖掘和棄置約1,100萬立方米淤泥,體積等同約4,900個標準游泳池,能大幅減低對環境的影響。採用隧道鑽挖機亦避免供電予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底電纜改道,同時減少施工期間對海上交通的干擾和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引進技術  保障安全 海底隧道最深的位置在海平面下約60米。在海床鑽挖期間,隧道鑽挖機在高壓環境下運作,技術人員維修和保養鑽挖機,也需在高達六倍大氣壓力的環境下進行。就此,部門首次為工程引入飽和高壓技術。技術人員會在28日的工作周期內入住高壓生活倉,每當鑽挖機刀具需要維修,他們便會經由高壓運輸倉載送至海底,在鑽挖機前方的鑽挖倉工作,並在六小時後返回地面的生活倉。 此技術讓技術人員可安全地在高壓環境工作,且只需在工作周期最後三天進行減壓,大幅減少減壓次數,降低人員患上減壓病的風險。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車道下方  增設走廊屯門---赤鱲角隧道的另一特點,是行車道下方設有一條公用設施走廊。路政署高級工程師李麗娟指,由於排水管道、消防喉管、電力和信號系統等裝置均設於走廊內,檢查、維修等日常工作便可在隧道行車期間同步進行。這樣不單令工作編排更具彈性,即使出現突發情況需緊急維修,隧道也不必封閉,從而避免對巿民造成影響。 隧道建造過程盡是挑戰,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為工程增添變數。李麗娟說:「遇上疫情,物料供應曾受影響,工人人數也減少。」 「我們希望隧道如期在今年內通車。面對重重難關,工程團隊不斷尋求解決方法,最終達成目標,我們都很高興。」 見證隧道由一張張草圖化為實物,而今竣工,團隊與有榮焉。 (圖片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入職政府十年的李麗娟形容,屯門---赤鱲角隧道工程是她作為工程師所參與的最大型工程,過程畢生難忘。 鄭子謀也說,此生首次目睹如此大型的基建落成,冀隧道通車後帶家人來這裏走一趟,自豪地告訴他們自己曾參與其中。一路走來,工程團隊為這條隧道滴盡汗水。從2020年12月27日起,市民大眾都可為團隊的努力作證。 2393883 |政府工||路政署||工程師| |GOVJOB| 2021-02-24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