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標籤 - Youth.gov.hk
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創業家系列

搜尋結果: 22個

【社會創業家系列—社區參與篇】口述影像 促進共融

社會創業家 – 梁凱程   「真正的平等、共融並非為視障人士獨立安排專場,而是讓他們與健視人士一起參與同一場活動。」 香港口述影像協會創辦人梁凱程博士(Dr Dawning Leung)認為,視障人士同樣有權利去「看」電影、「看」展覽,以及參與林林總總的文娛及戶外活動,於是著手研究口述影像,甚至遠赴英國攻讀相關博士課程。後來她於2015年創立香港口述影像協會,在華文世界推廣口述影像並培訓口述影像員。 口述影像是甚麼?梁凱程解釋,它是一門專業的翻譯技巧,著重如何以聲音描述視覺元素。以電影為例,口述影像員會在對白與聲效之間的空檔,描述場景、演員的動作、神情、衣著等,方便視障人士能「以耳代眼」了解劇情。 口述影像不止讓視障人士受惠,任何人也能從翻譯畫面取得補充訊息;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可透過口述影像了解人物情緒。「記得有一次,一位戴著老花眼鏡的太太跟隨博物館口述導賞團參觀,到後來她索性脫下眼鏡向我說『聽你講解更好!』」   創新項目 –  電影口述影像服務、戶外活動口述影像服務、博物館口述影像服務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香港口述影像協會有限公司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殘疾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好薈社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無障學堂 推動就業

社會創業家 – 李原曦 殘疾人士一般都需要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而市面上的輔助學習工具大部分都只是按殘疾者的一般需要而設,未能迎合個別需求。李原曦(Kristen)和她的團隊於是決定找出問題根源,再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並尋求資源實踐。他們除了成功贏得社企比賽冠軍之外,亦順利踏上社創之路。 Kristen有感科技愈來愈發達,但殘疾人士卻往往未能受惠,歸根究底是因為他們缺乏適當的培訓。看到這一片仍未有人觸及的「藍海」,Kristen與她的團隊成立「無障礙學堂」,運用所學的專門知識,為本港殘疾人士提供「培訓、職業配對、就業」的三合一服務。他們設計出新型的遙距在線教學模式,提供無障礙的軟件培訓課程,並針對學員的個別需要而作出調整,從而協助他們順利就業,並爭取與健全者同工同酬,長遠有助促進社會上的傷健共融。   創新項目 – 無障礙學堂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Barrier-fre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Limited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殘疾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好薈社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長幼共融 歷耆同行

社會創業家 –曾家鑫、江穎敏及陳浩民(從左至右)   這群年輕人嘗過「老」滋味。由祖父母帶大的陳浩民,從小便建立對長者的同理心。2012年,他聯同科大學生江穎敏及曾家鑫成立歷耆者,期望透過舉辦高齡體驗活動,鼓勵大眾關懷長者。這個概念讓團隊捧走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冠軍寶座及創業基金14萬港元,並獲得社創基金資助以擴大營運規模。歷耆者一直沒有慢下腳步,吸引了越來越多學校、非牟利組織及企業參與,也有退休人士擔任義工。     創新項目 –  歷耆者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歷耆者有限公司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擴大規模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就業培訓篇】以香為引 連繫文化

社會創業家 – 鄭志堅(左)和盧劍雄(右)   鄭志堅(Max)從小就與「香」結下不解緣。他在兒時經常觀察家人燒香拜神,到了中學便開始用家裡的線香製作藝術品;他在大學修讀視覺藝術,以「香」作為畢業作品的媒介,之後更在教授的啟發下開展製香事業,創立了自己的手工香品牌。 Max初期主要製作傳統香枝,但生意一直不見起色,直至他的女朋友提議用曲奇餅模造香,甚至推出葉形、花形等各式創意造型的產品,生意才大有好轉。Max自此不斷發掘更多關於香的可能性,又到不同地方尋找製香原料和「學藝」,將不同的味道和香料加入手工香當中,製成美觀又實用的日常用品。 生意上軌道之後,Max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專長貢獻社會,於是與盧劍雄(Johnny)成立社企「摙香樓」,培訓不同種族少女和婦女學習製香,並邀請她們成為工作坊助理,讓她們賺取額外收入之餘,亦有機會展現才華,增強自信。雖然現時在招募不同種族婦女方面仍有難度,譬如她們可能會因宗教或家庭因素而不願意拋頭露面,但Max會安排她們負責後勤等不同崗位的工作。 Max認為許多居港的不同種族婦女都有十八般武藝,例如Henna 印度彩繪、沖泡香料茶、編織等,只因缺乏機會所以較少人賞識。所以摙香樓所做的不是提供援助,而是吸納人才,與他們合作,各展所長。   創新項目 – 摙香樓 – 以香味連繫社區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摙香樓 範疇:工作培訓和就業機會 受惠對象:不同種族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好薈社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就業培訓篇】撒籽的人 領航追夢

社會創業家 – 王仲傑   王仲傑(Kit Wong)也許符合不少人心中對「人生贏家」的定義,學業成績優異、擁有高薪厚職,更可以堅持當填詞人的夢想,寫出無數流行作品。早些年,他毅然辭去銀行工作,創立社企「籽識教育」,之後推出「今生不做機械人」等夢想實踐項目,鼓勵年輕人追夢去。 Kit說:「年輕人的潛力很大,我希望做個撒籽的人,撒下種子,不一定能即時開花結果,但也許我能啟發下一個愛迪生,幫助下一個馬丁路德金。」。 兩年前,Kit透過他成立的另一社企「陸續出版」,替患肌肉萎縮症的巴裔青年摩菲亞出版繪本,反應甚佳,至今已經出版第三本。縱然如此,Kit卻不喜歡說自己在「幫」人。他認為雙方是「互惠」的,摩菲亞的著作得到出版的機會,掙到的版稅有助他改善生活;而對「陸續出版」來說,這些繪本是他們最暢銷的出版物,讓計劃得以延續下去。 為讓青年得到更多機會,這位撒籽者正努力再行多一步。Kit按「陸續出版」的服務範疇成立五間子公司,由年輕人自行營運,而母公司則提供技術支援,長遠希望引領青年得到更多實戰經驗,走得更遠。   創新項目 – 陸續創作實踐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陸續出版有限公司 範疇:工作培訓和就業機會 受惠對象:兒童及青少年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就業培訓篇】銀髮之美 煥發生命

社會創業家 – 張艾渟   老正工作室創辦人張艾渟(Zip) 曾任副刊記者,負責長者退休生活的相關專題報道。當年她從接觸受訪者的過程中,發現銀髮族原來也可活得精彩又有活力。「他們給我很大的啟發,我發現原來老也可以『好正』!」她興奮地說。 「在傳統中國人社會,長者衣著都較保守,甚至覺得塗唇膏或穿鮮艷一點已經很誇張。」但Zip 認為每位長者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她相信保持個人儀容是維護長者的尊嚴的其中一種方法,同時對他們的精神健康也有利。 於是她成立了香港首間銀髮模特兒公司,發掘銀髮之美。作為行頭的開荒牛,最初她只靠昔日的人脈去尋找模特兒,後來令人意想不到地竟然收到大量自薦應徵。「他們九成從未接觸過模特兒行業,來信應徵只為作出新嘗試。」 Zip 為長者提供的不只是模特兒工作和培訓,更是讓他們一頭閃亮銀髮在鎂光燈下能夠散發自信美。現時她旗下的模特兒全部年過50歲,最年長甚至已超過94歲!當中不少已成為出色模特兒!   創新項目 – 老正工作室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老正工作室 範疇:工作培訓和就業機會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擴大規模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百折不撓 活用AR

社會創業家 – 黃潤華及陳浩升   AR / VR科技社企AESIR共同創辦人陳浩升(Ernest)與拍檔黃潤華(Zero)創業,經歷幾次失敗仍奮鬥不懈,只憑一句︰「我們相信有些事情是now or never,要坐言起行去改變社會。」 AESIR主力開發AR互動遊戲書,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學習。Ernest曾於義務工作接觸過SEN學生,觀察到他們對視覺刺激份外敏感,想到採用故事形式,利用有趣的AR互動遊戲,協助孩子學習。 然而,兩人在社創路上也非一帆風順。兩人創業之初推出過AR卡片,卻失敗收場;其後也試過推出3至4個不同產品,雖然市場反應不佳,仍屢敗屢戰。「要堅持你覺得對的事。」堅持終有回報,公司接到工作,資金稍為鬆動,也接上了與SEN教育相關的人脈,業務漸上軌道。 他們提醒有意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多做資料搜集,審時度勢,了解市場需要,而且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節。」   創新項目 –  AR兒童訓練遊戲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AESIR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兒童及青少年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飲食篇】傳承手藝 連繫兩代

社會創業家 - 梁藹婷   何謂社企?傳耆共同創辦人及執行總監梁藹婷(Joyce)慨嘆,社企是「夾在商業機構和NGO中間」,要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需要,毫不容易,需要尋求健康的商業模式,才可持續發展。但說到經營傳耆的最大推動力,她仍毫不猶豫:「是師傅的快樂。」 任職於數碼市場營銷機構的Joyce最愛媽媽的愛心粥,靈機一觸,想到不如將這類傳統手藝透過數碼平台加以推廣,讓年輕一輩認識,遂向公司建議開辦「傳耆」。萬事起頭難,Joyce回想2016年傳耆成立之初,不少傳統手藝師傅都半信半疑。「師傅未必願意分享手藝和故事,又或者會覺得,現在年輕人都再不會願意學,為甚麼還要辦?」 幸而,老闆和同事對Joyce的計劃相當支持,加上公司的數碼廣告營銷經驗,難關迎刃而解。例如傳耆開設網店推廣師傅的手工藝品,迎合年輕人喜愛網購的消費習慣,刺激銷量同時又能達到傳承手藝的宗旨。「師傅最初可能很猶豫,試過後發現反應熱烈,便有信心繼續合作。」 她寄語有意創辦社企的年輕人:「要有失敗的準備,要承擔得到風險,要不斷改善商業模式,不能單憑一股衝勁便做。」   創新項目 –  傳耆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 傳耆 範疇: 食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社區參與篇】手語動畫 推動共融

社會創業家 – 李政麟   手語是聽障人士的主要溝通語言,一般健聽人士較少接觸,而「語言不通」令聽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難,李政麟(Alan)的母親是弱聽人士,她對此感受至深。Alan的母親身患癌症住院時,因病情嚴重無法配戴助聽器,與醫護人員難以溝通。「其實公眾只需懂得一點簡單手語,便能消除聽障人士的焦慮和無助。」 受母親在醫院的經歷啟發,本身為專業動畫製作的Alan遂成立擦膠哥學院,與團隊於網上發布一系列以擦膠哥為主角、寓教育於娛樂的3D動畫影片,讓公眾輕鬆學習手語。項目又為聽障人士提供3D動畫設計培訓課程,以助聽障人士找到更理想的職業,改善薪酬待遇。 「健聽人士在不方便說話的場合,有時也會以手勢表達感受或意見。」Alan期望透過「擦膠哥」改變手語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鼓勵公眾學習,令手語成為一種普及的溝通語言,促進社會共融。     創新項目 – 擦膠哥學院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擦膠哥學院有限公司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殘疾人士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飲食篇】綠惜超市 拯救剩食

社會創業家 – 韓駿謙 有別於一般的士多或超市,社企綠惜超級市場專售「過期食物」—已過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物。 幕後三位主腦之中兩人仍是大學生,雖要兼顧學業,仍樂在社創事務。「學生辦社創的好處是可以更跳脫,自由度更大,又可磨練營商技巧。」綠惜超市共同創辦人兼業務發展經理韓駿謙笑言。 韓駿謙有感本港浪費食物情況嚴重,遂於2016年與三位拍檔組隊參加Good Seed社創點子比賽,參考外國實例,構思開店轉售已過最佳日期的食物,拯救剩食。他們討論各種方案後,覺得實體店最可行,既可以吸引人流,亦可通過提供試食,讓客人體驗過期食物其實一樣安全可食用,而且味道無差別。「不過,也試過有客人以為我們在騙人,又有人質疑貨品是次貨,要慢慢解釋。」 超市拓展業務的同時,亦迎來更多挑戰,包括租金高昂和貨源不穩。面對難關,韓駿謙語重心長分享經驗:「勿忘初衷,提醒自己開辦社企的理念是為了拯救食物,用創意解決社會問題。健全的商業模式重要,但決不能利字當頭,只顧賺錢。」   創新項目 –  綠惜超級市場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綠惜超級市場有限公司  範疇:食 受惠對象:各類有需要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好薈社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有教無類 良師香港

社會創業家 – 陳君洋 曾為會考十優狀元的陳君洋(Arnold)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投資銀行,幾年後卻毅然放棄高薪工作,轉而創辦社企幫助基層兒童,原因只有一個:相信教育改變命運! 到北京參與「美麗中國」計劃(Teach For China)後,他認識到安排大學生到中學任教不單能豐富他們的個人履歷,更能激發基層學生們發揮所長,達至教學相長。 Arnold於是仿效美國的Teach For America,與一眾對教育有熱誠的青年,成立「良師香港」,招募大學畢業生用一年時間到基層學校擔任全職項目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課外活動,讓基層學童在學業和成長方面可以獲得更好的機會。計劃期望大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就算不選擇以教師為職業,在社會其他崗位上亦以教育為念,發揮影響力。   創新項目 – 良師香港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良師香港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兒童及青少年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出行篇】共融沙灘 「輪」住落海

對於輪椅使用者來說,到沙灘暢玩很難──難在一般輪椅在沙上未能順暢前行,莫道要玩水。 「滾動落海」項目團隊成員馬悅君是輪椅使用者,深切體會日常坐輪椅遇到的環境障礙,啟發團隊引入特製沙灘輪椅。這部非一般輪椅配合搶眼的黃色大轆及扶手,既可奔馳沙上,亦可水上漂浮,殘疾人士終可一嘗躺在大海的滋味,感受海浪撲身的自然樂趣。 只要每人都願意踏出一小步,社會就會往共融邁進一大步,打開無障礙社會更多可能。 社會創業家 - 前排:馬悅君;後排由左至右:張樂芹、鄧宏基、朱影翠、趙淑慧及陳振棠   創新項目 - 滾動落海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滾動力量慈善有限公司  範疇:行  受惠對象:殘疾人士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長者若不慎跌倒,後果可大可小。出行篇故事〈智能柺杖 貼身貼心〉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創新科技減低長者們獨自行動時受到的傷害。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出行篇】智能柺杖 貼身貼心

社會創業家 - 梁渭聲(左)和林鴻傑(右)  若長者獨行時不慎跌倒,後果可大可小。梁渭聲早前因姊姊治療癌症期間跌倒有感而發,與設計師拍檔林鴻傑利用兩年時間共同研發出STICKu智能柺杖,希望令大眾改觀,摒棄「柺杖是老弱傷殘專用」的標籤。 智能柺杖具備定位及多項求救功能,例如把手末端的按鈕有助使用者於緊急情況下,向照顧者發出求救訊息。系統更能探測到跌在地上超過15秒仍未被撿起的柺杖,繼而發出聲響引起途人注意。 智能拐杖STICKu貼身保護長者,減低他們獨自行動時受到的傷害。   創新項目 - 智能枴杖 STICKu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BNET-Tech Company Limited  範疇:行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下一篇登場的出行篇故事將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利用特製沙灘輪椅「輪」住落海,敬請密切留意。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飲食篇】家傳廚藝 借場發揮

媽媽們躲在廚房,用熟練的雙手把平平無奇的食材變成一道道美味佳餚……她們用巧手與經驗創造的味道,很多時只能深藏家中,少人知曉。 社會創業家 - 鄭耀彤(左)及張晉銘(右) 「共享廚房」創辦人鄭耀彤和張晉銘,正正觀察到不少基層婦女廚藝過人,想到借用餐廳廚房閒置時段,讓婦女共享這些空間,讓她們製作糕點、果醬及涼茶等自家食品出售,經營小本生意賺取收入,長遠甚至可以建立自家品牌,發展個人事業。 兩人其後進一步開展「共廚工房」項目,建設6 000呎煮食空間,期望招募更多婦女製作食品,讓她們發揮烹飪天賦,追尋夢想。 婦女發揮天賦廚藝,在家庭以外追尋夢想。   創新項目 - 共享廚房/共廚工房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社區發展推動基金有限公司 範疇:食 受惠對象:低收入家庭 項目類型:初創/擴大規模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出行篇故事〈智能柺杖 貼身貼心〉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創新科技減低長者們獨自行動時受到的傷害。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醫療篇】科技入屋 「假手」醫人

社會創業家 - 張晧程(左)及何思傑(右) 中風雖然會影響身體活動能力,但若能把握「復康黃金期」做訓練,患者很大機會可以回復日常生活。不過,一般中風治療的輔助機械體積較大又價格不菲,病人輪候公共服務卻又需時。 在大學研究醫療科技的何思傑,伙拍商管出身及有家人亦曾中風的張晧程,研發出較輕便、而且價格相宜的「復康機械手」。他們期望機械手能在社區如院舍中廣泛使用,幫助更多病人加快康復。 機械手配合感應器和平板使用,中風病人戴上後,如嘗試拿水杯、握拳等,系統會偵測出手掌運動的感覺信號,再帶動肌肉完成相應動作。如此重複訓練,會有助恢復手部能力。 期望醫療科技普及化,可讓更多患者把握黃金期,盡快康復。   創新項目 - 中風復康機械設備 社區推動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頂尖頭腦有限公司 範疇:醫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飲食對於身體及生活同樣重要,飲食篇故事〈家傳廚藝 借場發揮〉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共享廚房協助基層婦女追尋夢想。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醫療篇】 園藝治療 護老.護腦

社會創業家 - 陳詠欣 、曾志豪及胡雪聰(從左至右) 當年華漸長,各種「老人病」也隨之而生,例如認知障礙症;然而簡單的澆花修草,卻可刺激五感,保持生命的節拍。 原本從事金融業的陳詠欣接觸園藝治療後,深深被植物堅韌的生命力所感動,決定進修成為園藝治療師,並夥拍兩位退休金齡人士胡雪聰和曾志豪成立「蒲寓」,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設計園藝治療課程,幫助延緩長者認知功能衰退。他們又培訓金齡人士成為「綠耆緣大使」,實踐「由金齡人士服務長者(young-old serves old-old)」的理念 ,傳遞正能量。 植物在經歷風吹雨打後依然屹立不倒,這份頑強的生命力予人治癒的力量。   創新項目 - 蒲寓綠耆緣大使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蒲寓園藝治療服務有限公司 範疇:醫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好薈社   另一個醫療篇故事〈科技入屋 「假手」醫人〉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創新醫療科技幫助中風患者盡快康復。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社區參與篇】 不分族裔 同行社區

「偏見往往源於不了解。」在學時林林總總的國際活動,讓吳宗麟和黃靜虹交到許多不同種族的朋友,令他們大開眼界;但他們發現,香港社會上種族之間的溝通少之又少,築成了一道叫「誤解」的牆。 社會創業家 - 黃靜虹(左)和吳宗麟(右) 2011年,他們成立社企「愛同行」,培訓不同種族人士成為社區導賞員,帶領參加者深入認識不同種族的生活和文化,打破隔閡。他倆陪伴著不同種族人士一同成長,見證他們建立自信,由羞於開口,到敢於在人前演講,那份感動真的非筆墨所能形容。 希望終有一天,不同種族人士在各行各業都能夠發光發亮。   創新項目 - 愛同行(深油尖旺)多元文化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愛同行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不同種族人士  項目類型:擴大規模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每個社會都由不同人士組成,除了不同種族人士,長者們都需要關顧及支持。醫療篇故事〈園藝治療 護老.護腦〉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澆花修草幫助長者保持精靈。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社區參與篇】 南亞運動 「體」驗文化

礙於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缺乏交流及互相認識的機會。那麼,如何不用語言也能溝通呢? 社會創業家 - 鄧偉文(左)及羅旭光(右) 在大學任教人類學的助理教授鄧偉文靈機一觸,將南亞流行體育運動「卡巴迪」引入香港,伙拍中學教師羅旭光成立香港卡巴迪聯盟。他們到學校和社區舉辦卡巴迪體驗活動,讓不同種族的青少年透過運動認識彼此的文化;又培訓南亞裔青少年成為文化大使及教練,一展所長。在卡巴迪的世界,大家無分膚色,共享歡樂。 體育運動可以打破語言障礙,讓不同背景、種族的人互相溝通,建立關係。   創新項目 - 香港卡巴迪聯盟 - 多元文化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不同種族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文化交流的形式數之不盡,另一個社區參與篇故事〈不分族裔 同行社區〉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社區導賞團協助不同種族人士融入社區,建立自信。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就業培訓篇】「油牆」青春 散播色彩

畫家何紫君早年只懂埋首創作,不太與人交流,偶然一次義務為長者粉飾家居外牆,及至策展社區藝術展覽,令她發現藝術不止個人創作,更可深入社區與人連結,傳遞快樂…… 社會創業家 - 何紫君 何紫君於是創立「飾壁者」及「亮點」項目,帶領青少年到不同地區為長者粉飾家居,散播色彩。這些青少年當中不乏待業青年或更生人士。何紫君感受最深的,是看到年青人走出社區與弱勢社群合作時,所展現的柔情和關懷;他們在烈日當空、「油牆」的一天過後,仍充滿幹勁,臉上掛著笑容,並且在藝術之中找到自信和滿足。 藝術可以引領年青人找到他們的自我價值。   創新項目 - 飾壁者/亮點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2Bliss Studio Limited 範疇:工作培訓和就業機會 受惠對象:兒童及青少年 項目類型:原型/初創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除了藝術能夠帶人走入社區與人連結,運動亦可以!社區參與篇故事〈南亞運動「體」驗文化〉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運動打破語言隔閡,促成文化交流。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滾動書車 「書」送知識

這架載滿七彩繽紛圖書的木頭車「碌入」學校及社區之中,陪伴小朋友透過閱讀擴闊眼界,再配合各式各樣結合文學的創意活動,如舞台劇、速寫導賞班等,吸引小孩們投入其中。 社會創業家 – 莊國棟 「閱讀並不沉悶」,這正是推動「滾動知識車」向前行的理念。創辦人莊國棟熱愛書本,致力推動閱讀文化。他在非政府機構從事扶貧工作時,發現不少基層兒童都因為缺乏良好的體驗而對閱讀提不起興趣,於是決心打破刻板印象,創辦「滾動知識車」,透過創意的方法,為基層家庭兒童帶來閱讀的樂趣,讓他們可以有一個平等的機會,透過持之以恆的閱讀增進知識。 閱讀帶來知識,知識可以幫助基層家庭兒童在社會階梯上前進。   創新項目 - 滾動知識車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滾動的書有限公司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兒童及青少年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好薈社   就業培訓篇故事〈「油牆」青春 散播色彩〉會分享社會創業家如何以藝術引領年青人找到自我價值,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社會創業家系列—教育與學習篇】發音導航 網遊世界

社會創業家 - 張世豪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電腦對我們的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然而,部分身體殘障者受肌肉協調及活動能力所限制,難以使用傳統鍵盤及滑鼠。 患大腦麻痺症的世豪便遇到這個困難,他的活動能力僅及常人五分一,只得一隻手指可打字,升大學後發現自己打字所需的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更影響考試。世豪決意突破障礙,研發出結合控制桿和語音辨識技術的CP2Joy系統,使他能以 ‘a’, ‘e’, ‘i’, ‘o’和 ‘u’五個發音作出指令,控制電腦。世豪期望他的設計能惠及殘疾人士,提高他們的學習和工作能力,遨遊網上世界。 語音代替手部肌肉,讓同路人遨遊網上世界,收窄數碼鴻溝。   創新項目 - 聲控輸入文字系統 以上創新項目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範疇:教育與學習 受惠對象:殘疾人士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Impact Incubator   除了網上世界,書本亦是另一個蘊藏大量知識的寶庫。另一個教育與學習篇的故事〈滾動書車「書」送知識〉會介紹社會創業家如何以七彩木頭車推動閱讀文化,立即去了解更多! 關於【社會創業家系列】 想更了解社會創新及創業,你或許可以從一些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獲得更多靈感及啟發。 【社會創業家系列】的故事分為教育與學習篇、就業培訓篇、社區參與篇、醫療篇、飲食篇以及出行篇;細說一群社會創業家如何從自身經歷中得到啟發,開展助己助人的創業項目。

關於社會創新,你未必知道的六個小知識

每當提到創業,多數人都會立即聯想到做生意賺錢。其實在準備創業時,你可以多加留意社會上不同的需要,以社會創新的概念創業,運用創意幫助弱勢社群。 如果你對社會創新有興趣,甚至已經有創新意念想開展事業,扶貧委員會旗下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可以幫到你。 以下有幾個關於社會創新以及社創基金的小知識,由淺入深令大家了解更多! 社創 = 社企? 「社會創新」是透過增進知識、改良產品或服務,去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企業可以是社創一員,但社創亦不限於此。個人、機構或企業也可參與。 扶貧 = 派錢? 不一定!創新都可以扶貧。 社創基金透過資助創新方案去回應社會需要,協助紓緩貧窮和社會孤立問題。基金主要經由協創機構,為有抱負的個別人士或團體提供資源進行研究、能力提升,和支持不同階段的創新項目。 跨界別合作 社創基金重視跨界別合作,針對個別社會問題,結合民、商、官、學推動不同協作平台,例如食物援助協作平台FOOD-CO、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等。 18萬受惠者 截至2019年12月,社創基金資助項目受惠人數約18萬人,當中包括殘疾人士、兒童及青少年、低收入家庭、不同種族人士、長者等。 1 400創新意念 截至2019年12月,社創基金已培育超過4 100名社會創業家,促成近1 400個創新意念誕生。 一個人社創 由協創機構推行的創新計劃接受個人申請。截至2019年12月,在基金資助項目中,個人申請者比慈善機構申請者更多。 要創業絕不簡單,但在成為社會創業家的路上亦絕不孤單。除了上文介紹過的社創基金外,我們將會分享一系列社會創業家的故事,細說一個個小意念如何造就大改變,敬請密切留意! 如果你有任何創新意念,歡迎找社創基金的協創機構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