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標籤 - Youth.gov.hk
跳到主要內容

#JCCAC

搜尋結果: 2個

【藝述心言】理智男 • 少女心 / 李嘉輝

當你看到這三個形容詞:毛茸茸、圓溜溜、可愛,你會聯想起甚麼?或許大部份人會想到少女風格的物品或卡通。但要是一個男人喜歡毛茸茸的東西,畫圓溜溜的人物,有可愛的想法,他就是「娘」嗎?男生也可以有點「萌」。 曾從事藝術研究及手作,現在既是平面設計師,也是插畫家,身兼多職的李嘉輝擁有設計的思維、理性的頭腦,卻同時藏著少女般的內心。在他的畫作中,你會拾回失去的童心和温柔。 J:JCCACL:李嘉輝 J:你是怎樣展開藝術研究的工作?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又讓你體會到甚麼? L:我一向有兼職教畫,本來打算當中、小學的視藝科老師,並完成了教育文憑,但實習過後發現在學校教藝術相比起我平時教班是兩碼子的事。除了行政事務繁重,學生人數也比較多,難以全心投入教學。因此最後即便有學校給我教席,我還是放棄了。那時候剛巧有認識的教授問我要不要協助她的藝術理論研究,便欣然接受,就這樣一做便是五年半。除了幫她找資料出論文,亦作網頁及應用程式的介面設計。 作為自由工作者,甚麼都是「一腳踢」,能學到的東西一定比「打份工」多。我挺享受與客戶接洽的過程。從前遇上要求多多的客戶,我會覺得很麻煩,但又不想妥協,現在學會了揣摩他們的心思,更容易說服他們。每當我完成一件事情,人生好像就踏入另一個階段,有「升呢」的感覺。 J:創作主題是否多以日常物品為靈感?平常有甚麼會特別吸引你的注意力? L:我很喜歡留意身邊環境一些酷似人臉的物件,例如插座,會特意拍下照片。只需兩個圓形加一條線,死物就會好像有了生命似的在望著我(編按:研究指這叫作「空想性錯視」)。多年前曾參與在浸大傳理視藝大樓舉行的「物與物之間」展覽,透過藝術展現日常生活物品與我們的關連。其中我們借來了三塊擦膠,記下它們的身世,及各自與主人相伴的年數。擦膠有趣的地方是很少人會把它完全用盡,而且它好像有腳會走,總是不知不覺就消失了。至於關於蠟筆的作品《在一幅畫的時間內變老》,靈感則來自人的生長。我們長大變高,生命是以加法去計算,相反蠟筆只有變老,一天一天地減短。 J:看你的畫作會以為是出自少女的手筆,這種治癒又可愛的畫風是否反映你的內心? L:我慣用彩色筆(felt pen)或麥克筆隨便畫畫,豆鼓眼、圓碌碌的「肥仔」就這樣得來。我在市集擺檔的時候也有客人告訴我想不到這些會是男生畫的。我認為這畫風與我喜歡毛茸茸的東西有關,它們都給人一樣舒服的感覺。至於為何喜歡毛茸茸,這可能是出於安全感,因為這觸感讓我想起小時候「摸」著入睡的那張被子。我這「大叔」還是很幼稚(笑)。 原文轉載自【JCCAC藝述心言】: https://www.jccac.org.hk/?a=doc&id=7564

【藝述心言】藝術的異質空間 / 施美婷

異質空間又名異托邦,指稱介於真實空間和烏托邦(虛構空間)之間,既真實又虛幻的所在。除了電影院、博物館和動物園,在現實世界中還可到哪裡找尋異質空間? 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學士及英國雷丁大學藝術碩士的新晉藝術家施美婷選擇了陶瓷作為她創作雕塑的媒介,並以雕塑作為她對不同空間的回應。她理想中的藝術空間會是怎樣?也許她的工作室就是一個異質空間。 J: JCCACS: 施美婷J: 為何會想探討「動物權益」及「異托邦」這些主題? S: 在看過一些屠宰場的影片後,我便決定吃素,並在大學時創作了一系列關注動物權益的作品,包括這幅照相寫實主義風格的油畫,前面畫了豬的肖像,旁邊則是一塊塊豬肉的圖案,想要表達再「可愛」的豬,也是會被吃掉。現在我比較少以藝術去探討動物權益,因為我認為寫文章或舉辦相關活動可能更有效和合適,而我想我的藝術創作可以更純粹。 至於異托邦這概念則來自法國哲學家傅柯,主要是對應現實空間與烏托邦之間的差異,帶出兩者結合下産生的奇怪現象。我們的身邊不乏這些異質空間,動物園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動物園看似是人與動物的理想國度,但實質卻是人們在真實空間營造出來的假象。而藝術空間同樣也具備這種真實的虛擬狀態,因此我希望透過藝術和空間的互動來挑戰現實與假象的界線。 J: 在香港與英國修讀藝術最大的分別是…… S: 在中大藝術系,師生的關係非常緊密,即便畢業了,也會繼續聯絡,實在彌足珍貴;例如我畢業後就有機會跟隨中大舊生、陶藝家謝淑婷,到她的工作室學習,真是獲益良多。而相對於香港的填鴨式教育,把知識和做法「送到你口」,英國的教學更側重學術自主,教授會讓你自己去鑽研,所以學習的自覺性要很高。到英國的藝廊及博物館參觀或實習,汲收到的養分更是畢生受用。 J: 知道你於「油街實現」兼職從事藝術行政的工作,你參與過的展覽或藝術項目之中哪一個印象最深刻? S: 玩轉「油」樂場是其中一個印象挺深刻的項目,橫跨兩年多。我們與總共十九組建築師合作十九場展覽,我主要負責藝術行政,以及書本翻譯和編輯的工作。這項目給我最大的得着是真正認識到何為社區藝術,亦能向建築師們偷師,得悉他們對處理空間的心得與小巧思。 原文轉載自【JCCAC藝述心言】: https://www.jccac.org.hk/?a=doc&id=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