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標籤 - Youth.gov.hk
跳到主要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

搜尋結果: 4個

【非遺系列】中秋節大坑舞火龍360°影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片製作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於2019年合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影片製作計劃」,同學透過深化課程製作7套介紹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及紀錄短片,在導師們的悉心指導下,近距離接觸本地非遺,趁機與傳承人直接交流,從而加深對各個非遺項目的認識,親手以影像詳細紀錄活動進行的過程。快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大坑位於香港島銅鑼灣區,原是一條客家村落,相傳光緒六年(1880),大坑村經風災蹂躪後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村民惶惶不可終日。後來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村民便紮作一條火龍,在中秋前後,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著火龍繞村遊行,並燃燒爆竹。之後,瘟疫果然停止。自此以後,大坑每年都進行為期三天的舞火龍活動,以保合境平安。過去數十年來,香港島北面沿海發展成繁盛的商業區,大坑也變成繁華鬧市的一部分,但大坑社區在中秋節期間舉行的舞火龍活動,並沒有因為社區及人口的變化而停止,這個有著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傳統活動依然每年延續。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欲了解更多關於中秋節大坑舞火龍,請瀏覽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非遺系列】大澳端午龍舟遊涌360°影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片製作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於2019年合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影片製作計劃」,同學透過深化課程製作7套介紹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及紀錄短片,在導師們的悉心指導下,近距離接觸本地非遺,趁機與傳承人直接交流,從而加深對各個非遺項目的認識,親手以影像詳細紀錄活動進行的過程。快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每年端午節,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均舉辦傳統「龍舟遊涌」宗教活動。三個行會成員於農曆五月初四早上划著龍舟、拖著神艇,到大澳四間廟宇「接神」,請出代表楊侯、天后、關帝、洪聖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祭祀,並於翌日端午節進行遊神活動。儀式活動過後,當天下午會把小神像送返各廟宇。這項獨特的祭祀活動已傳承了超過一百年。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欲了解更多關於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請瀏覽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非遺系列】戲棚搭建技藝360°影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片製作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於2019年合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影片製作計劃」,同學透過深化課程製作7套介紹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及紀錄短片,在導師們的悉心指導下,近距離接觸本地非遺,趁機與傳承人直接交流,從而加深對各個非遺項目的認識,親手以影像詳細紀錄活動進行的過程。快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欲了解更多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請瀏覽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南音遊記-行到邊.唱到邊 @大澳

「南音遊記 ─ 行到邊 ‧ 唱到邊」南音是用粵語說唱的曲藝,曾經是廣受歡迎的消閒娛樂活動。演唱者多為失明藝人,一般用古箏、椰胡等伴奏,並用拍板敲擊節拍,歌詞內容大多反映社會下層的生活困境。現時,南音多融入粵劇、粵曲中,成為其中的演唱元素。現在是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並已納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自2019年開始,邀請藝團「一才鑼鼓」,遊走全港18區,除演唱傳統南音曲目外,更會為各區重新撰寫曲詞,用南音細說社區歷史及文化風貌,為我們帶來深度的文化體驗。 以下是他們在離島區大澳的一次演出。 欲觀看更多關於「南音遊記 ─ 行到邊 ‧ 唱到邊」的演出,請瀏覽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