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標籤 - Youth.gov.hk
跳到主要內容

#龍舟

搜尋結果: 3個

【非遺系列】大澳端午龍舟遊涌360°影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片製作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於2019年合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影片製作計劃」,同學透過深化課程製作7套介紹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及紀錄短片,在導師們的悉心指導下,近距離接觸本地非遺,趁機與傳承人直接交流,從而加深對各個非遺項目的認識,親手以影像詳細紀錄活動進行的過程。快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每年端午節,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均舉辦傳統「龍舟遊涌」宗教活動。三個行會成員於農曆五月初四早上划著龍舟、拖著神艇,到大澳四間廟宇「接神」,請出代表楊侯、天后、關帝、洪聖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祭祀,並於翌日端午節進行遊神活動。儀式活動過後,當天下午會把小神像送返各廟宇。這項獨特的祭祀活動已傳承了超過一百年。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欲了解更多關於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請瀏覽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香港中樂團中樂MV《龍船》

賽龍舟是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習俗,更有著驅瘟避疫的深層意義,所以香港中樂團特別委約香港作曲家伍敬彬創作《龍船》,由樂團演奏家傾情演繹,加上年青導演張傑邦聯同本地攝製團隊製作《龍船》MV,以聲畫祝願大家平安、健康,共渡端午佳節!  特別鳴謝: 香港中樂團

龍舟要划得快,團隊必須互相配合

記得嗎?北京2008年奥運會,香港區火炬接力是採用了龍舟作為傳遞奥運聖火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香港以龍舟傳遞聖火,既新鮮又富地方色彩。起源及發展對於龍舟活動的起源,坊間說法不一。最廣為認同的說法是這項活動源於公元前二七八年春秋戰國時代,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目的。從那時起,龍舟活動就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舉行。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節慶活動,一向不視為體育運動。直至一九七六年,前香港旅遊協會在筲箕灣避風塘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使龍舟活動在國際體壇為人所認識,並成為競賽運動。 隨着龍舟競賽運動逐漸在世界各地普及,國際龍舟聯合會在一九九一年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舉行期間正式成立。翌年,亞洲龍舟聯合會亦於北京成立。在香港,則有香港龍舟協會(龍協)及其他地區團體致力籌辦及推廣龍舟活動。 運動特色龍舟運動講求團隊合作。要划得快,鼓手、划手及舵手必須互相配合。 • 鼓手及划手鼓手位置在船頭,負責打鼓指揮划手的節奏,是整支龍舟隊伍的指揮。優秀的鼓手可帶領全體划手發揮體能的極限,進入最佳狀態。如遇上對手鼓聲節奏相似或龍舟之間距離很接近的情況,鼓手須以口哨輔助,使後排划手可以掌握划槳的節奏。 擊鼓方式大致分三到五種,不同的鼓聲代表不同的划槳方式和速度。划手必須按照鼓聲的指示划槳,划槳的動作愈一致,龍舟的速度就愈快。 • 舵手舵手負責控制龍舟直線前進。優秀的舵手能夠藉着減少船身與水面的接觸以減少阻力,令龍舟加速。由比賽開始直到完成,舵手都要確保尾舵的扁平部分不得露出水面。舵手也不可做出任何令龍舟產生前進動力的動作。 一般而言,凡年滿12歲並且能游畢50米的人士,便可參加這項運動。如有意接受龍舟訓練,可致電3618 7510向龍總查詢,或瀏覽中國香港龍舟總會網頁。或搜尋康文署提供的龍舟訓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