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搜尋結果: 647
半舞台式三幕輕歌劇德文演唱及英文對白,中英文字幕《風流寡婦》是雷哈爾最受歡迎的輕歌劇作品之一,被譽為維也納舞台上的瑰麗明珠。自1905年首演以來,作品風靡全球,憑藉其動人的華爾滋旋律、幽默風趣的對白,以及溫馨浪漫的故事情節獲得不少觀眾喜愛。故事圍繞富可敵國的寡婦漢娜而展開,講述旁特維德林駐巴黎大使館竭力設法讓她嫁給一位本國人,首選當然是英俊瀟灑的丹尼洛伯爵,以確保她的財富能留在這個陷入財困的國家。這部輕歌劇既優雅又幽默,喜劇式的曲折情節滿載輕鬆與浪漫的迷人氣息,更捕捉了巴黎美好年代的精緻魅力。今次,香港歌劇院再度邀來德國著名指揮家科勒指與資深歌劇導演湯新新聯袂製作。演員全部由本地歌唱家包辦,他們將與香港歌劇院樂團、香港歌劇院合唱團一起為大家帶來這部經典輕歌劇。
在華夏民族悠悠的歷史長河裡,秦代與漢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有著舉足輕重的開創性地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滅六國,結束漫長的分裂動盪局面,建立中國首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在秦始皇的統治下,一方面訂立統一的制度與規範,另一方面實施嚴刑酷法,大興土木,引致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秦末群雄中,劉邦脫穎而出建立漢朝。漢初實行無為而治,之後經歷文景之治、漢武盛世,人民普遍安定富足。相比秦代僅十五年而亡,漢朝由西漢到東漢,國祚延綿長達四百多年。直至東漢末年,群雄競逐,國家再步入干戈不息的三國時代。從國家版圖、典章制度,到生產技術、文化教育、東西交通等各方面,秦、漢兩代為中國日後的歷史發展奠下穩固基礎,影響深遠。而在這段風雲變幻的大時代裡,留下了眾多流傳千古的傳奇故事,好像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歷史,後來就被羅貫中寫成膾炙人口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成為戲曲、電影、話劇、電視劇甚至電玩的題材。細數香港的古裝片,就有不少以秦、漢兩代史事或人物為題材。創作者從正史、文學名著、民間傳說及演義中提煉故事,有的努力還原歷史,有的則大膽虛構情節,盡顯其充沛的創意和心思。為了呈現浩大的戰爭場面,這些電影往往不惜工本,到內地取景拍攝,並將港產片擅長的動作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秦漢文脈影裡尋」為「中華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八部以秦、漢為背景的作品,開幕電影《西楚霸王》(1994)更以重新掃描的4K數碼版再現銀幕,影片縷述秦亡後的楚漢相爭,以史詩式手法描繪「西楚霸王」項羽由崛起到殞落的短暫一生。《夢中人》(1986)和《秦俑》(1990)從秦兵馬俑的出土,引發歷史想像,譜寫前世今生的愛情傳奇,反思現代的愛情價值觀。同樣環繞秦始皇神秘的考古發現,《神話》(2005)將穿越古今的愛情糅合成龍的武打動作,故事和選角增添了跨地域色彩。吳宇森力作《赤壁》(2008)與續集《赤壁 決戰天下》(2009),刻畫奠定三國局面的赤壁之戰,將草船借箭、火燒連環船等一幕幕經典情節重現眼前。《三國之見龍卸甲》(2008)與《關雲長》(2011)分別聚焦蜀國大將趙子龍和關羽,以現代人的視角,參透這兩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的命運與歷史的關係。本節目期望觀眾能從這次的光影旅程,追溯中華歷史文化之根源,精神上與古人遙相對話。
小小眼睛走進電影世界,展開一場光影探索之旅!今個七月中一連兩日的「夏日光影奇幻之旅」為夏日親子電影節打響頭炮,一家大細在玩樂中初探影像兼享受親子quality time! 場內「打卡位」歡迎齊齊影相留念!免費節目 (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1.隨時隨地無限欣賞短片區 (最適合3歲或以上兒童及其家長)日期及時間:12-13.7│11am – 6pm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排演室為你搜羅古今精彩短片,見證影像的無限可能!「由靜變動」短片系列一睹最早期電影之一《火車進站》(1895); 「色彩盛宴」系列中齊齊探索顏色為影像帶來多樣的效果,還有多部近年優秀兒童短片,誠邀大小影迷「瞳遊」短片樂園!2.光影童繪 ─ 藝術創作體驗 (最適合3歲或以上兒童及其家長)日期及時間:12-13.7│11am – 6pm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地下大堂於想像與光線交匯中釋放創意!探索光影的迷人世界,運用光影讓畫作變得栩栩如生!通過手繪畫、圖片分層和投影,你可以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且看精采的繪畫如何活靈活現!參加者可以即場參與創作,或領取物料自行創作。物料數量有限,派完即止。親子工作坊:1.小叮在哪裡?故事出發了!(最適合3歲至5歲兒童及其家長)日期及時間:12-13.7│1pm, 5pm (工作坊時長:45分鐘)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文娛廳電車小叮每天出發,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忙到午夜⋯⋯但他心裡的秘密,有沒有人發現呢?工作坊將由藝術家劉清華與說書人一起展開。以原創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裡?》為起點,配合電車窗外風景的影像與光影設計,將沿路風景搬進黑房,讓觀眾沉浸於小叮的奇妙旅程。孩子將與家長一起想像,讓一顆顆故事的種子,在城市中悄悄發芽。每節活動名額為2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2.小叮的新世界 ─ 親子定格動畫工作坊 (最適合6歲至8歲兒童及其家長)日期及時間:12-13.7│11:00am, 2:30pm (工作坊時長:80分鐘)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美術室 假如電車小叮可以放假,他會去哪裡旅行呢?工作坊將以藝術家劉清華創作的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裡?》出發,和孩子一起想像,小叮離開香港走進一個幻想世界的旅程。把電影裡「場景」的概念,透過拼貼與繪畫,色彩與質感建構屬於自己的故事空間。最後,藝術家將一起拍攝一段簡單的定格動畫,讓小叮穿梭其中。每節活動名額為1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3.小小身體,大地記憶 ─ 寶寶光影初體驗 (最適合2歲至4歲兒童及其家長)日期及時間:12-13.7│11am, 3pm (工作坊時長:45分鐘)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文娛廳一段深藏記憶裡的溫度與光影,它會是什麼模樣?《小小身體,大地記憶》從幼兒視角出發,揉合電影語言及感官體驗,讓幼兒與家長無拘束地探索光影空間。工作坊會先放映《貓咪尋熊記》選段 (約10分鐘),然後由電影導演曾翠珊帶領,結合光影變化,轉化為孩子可感知的互動遊樂場景。每節活動名額為2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更多詳情: https://www.lcsd.gov.hk/fp/tc/listing.html?id=77
關羽,字雲長,三國時代名將,他的忠義形象深入民心,在民間被封帝封神,自古受民眾尊稱為關公。關羽的傳奇故事是戲曲改編的重要題材,在京劇、粵劇等多種戲種均衍生出「關公戲」,是傳統戲曲少見直接以戲劇人物命名的行當戲。粵劇版的關公戲貫徹全國戲曲裡關羽的經典形象:身穿綠袍金甲、蠶眉鳳目、五綹長髯、開紅臉、佩青龍偃月刀及揮紅馬鞭,威嚴中帶有儒雅之氣;在表演上亦有其講究及相對固定的表演程式,包括傳統粵劇的台步身段及表演技巧,例如「瞪眼」、「拋鬚」及「谷腮」。關公戲的表演亮點在於功架的莊重沉穩,鳳目半合,人物形象不怒而威,在架勢鑼鼓及音樂的烘托下展示刀花紮架及古老唱腔,展現粵劇舞台獨特的古樸風韻。關公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多齣以他為題材的粵劇戲寶經典,都在五、六十年代被搬上電影銀幕,請來擅演關公戲的新珠和關德興(他們都有「生關公」的美譽),以及「女關公」靚華亨主演。「粵劇電影欣賞:關羽傳奇」為「中華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放映五部電影,其中四部由上述三位粵劇名伶主演,加上一部由京劇名武生于占元飾演關羽,每部電影均記錄了名家演繹「關公戲」的深厚功架和技藝,難得一見。
關羽,字雲長,三國時代名將,他的忠義形象深入民心,在民間被封帝封神,自古受民眾尊稱為關公。關羽的傳奇故事是戲曲改編的重要題材,在京劇、粵劇等多種戲種均衍生出「關公戲」,是傳統戲曲少見直接以戲劇人物命名的行當戲。粵劇版的關公戲貫徹全國戲曲裡關羽的經典形象:身穿綠袍金甲、蠶眉鳳目、五綹長髯、開紅臉、佩青龍偃月刀及揮紅馬鞭,威嚴中帶有儒雅之氣;在表演上亦有其講究及相對固定的表演程式,包括傳統粵劇的台步身段及表演技巧,例如「瞪眼」、「拋鬚」及「谷腮」。關公戲的表演亮點在於功架的莊重沉穩,鳳目半合,人物形象不怒而威,在架勢鑼鼓及音樂的烘托下展示刀花紮架及古老唱腔,展現粵劇舞台獨特的古樸風韻。關公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多齣以他為題材的粵劇戲寶經典,都在五、六十年代被搬上電影銀幕,請來擅演關公戲的新珠和關德興(他們都有「生關公」的美譽),以及「女關公」靚華亨主演。「粵劇電影欣賞:關羽傳奇」為「中華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放映五部電影,其中四部由上述三位粵劇名伶主演,加上一部由京劇名武生于占元飾演關羽,每部電影均記錄了名家演繹「關公戲」的深厚功架和技藝,難得一見。
一段深藏記憶裡的溫度與光影,它會是什麼模樣?《小小身體,大地記憶》從幼兒視角出發,揉合電影語言及感官體驗,讓幼兒與家長無拘束地探索光影空間。工作坊會先放映《貓咪尋熊記》選段 (約10分鐘),然後由電影導演曾翠珊帶領,結合光影變化,轉化為孩子可感知的互動遊樂場景。每節活動名額為2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
電車小叮每天出發,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忙到午夜⋯⋯但他心裡的秘密,有沒有人發現呢?工作坊將由藝術家劉清華與說書人一起展開。以原創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裡?》為起點,配合電車窗外風景的影像與光影設計,將沿路風景搬進黑房,讓觀眾沉浸於小叮的奇妙旅程。孩子將與家長一起想像,讓一顆顆故事的種子,在城市中悄悄發芽。每節活動名額為2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
「中華文化節 2025」 及「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節目之一來自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陳瑞祺(喇沙)小學、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聖羅撒學校參與計劃的學生組成的四隊電子樂團(e–樂團),分別演出他們的多媒體集體原創作品,並與音樂事務處中樂小組和弦樂小組聯演原創及改編作品。「e–樂團@香港教育大學當代音樂與數碼樂器實驗室」的大學生亦應邀在音樂會上演奏原創作品,展現音樂與科技融為一體,變化無窮。精選作品包括由CASH音樂基金贊助,音樂事務處委約本地作曲家屈雅汶和劉曉霖分別創作的世界首演作品《醒.獅》和《地下帝國的守護者》,以及由劉曉霖和屈雅汶分別改編自任光的《彩雲追月》和傳統音樂《漁舟唱晚》。
「香港青年音樂營」是音樂事務處標誌性的年度暑期活動,約400名年青樂手及合唱團團員將於音樂營相聚,接受內地及海外音樂大師的悉心指導,拓闊音樂視野。駐營指揮包括帕羅薇琪教授(保加利亞)、高偉(中國)、斯帕恩博士(美國)、郭盼(中國)、朱亦兵(美國)及侯德群博士(澳洲)。他們將分別負責訓練兒童合唱團、中樂團、交響樂團、少年中樂團、少年弦樂團及少年管樂團。六位大師將於兩場音樂會中帶領團員傾力演出,讓觀眾見證音樂營的卓越訓練成果。
「香港青年音樂營」是音樂事務處標誌性的年度暑期活動,約400名年青樂手及合唱團團員將於音樂營相聚,接受內地及海外音樂大師的悉心指導,拓闊音樂視野。駐營指揮家包括帕羅薇琪教授(保加利亞)、高偉(中國)、斯帕恩博士(美國)、郭盼(中國)、朱亦兵(美國)及侯德群博士(澳洲)。他們分別負責訓練兒童合唱團、中樂團、交響樂團、少年中樂團、少年弦樂團及少年管樂團。六位大師於兩場音樂會中帶領團員傾力演出,讓觀眾見證音樂營的卓越訓練成果。音樂會 II8月10日(星期日)晚上7時30分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樂團少年中樂團、少年弦樂團及少年管樂團指揮郭盼、朱亦兵及侯德群博士
假如電車小叮可以放假,他會去哪裡旅行呢?工作坊將以藝術家劉清華創作的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裡?》出發,和孩子一起想像,小叮離開香港走進一個幻想世界的旅程。把電影裡「場景」的概念,透過拼貼與繪畫,色彩與質感建構屬於自己的故事空間。最後,藝術家將一起拍攝一段簡單的定格動畫,讓小叮穿梭其中。每節活動名額為10個家庭(由一位家長或成人陪同一位小朋友參與),活動將以2人一組分組進行。
設粵語簡介節目全長約 1 小時 15 分鐘建議年齡:最適合三歲或以上觀眾節目三的節奏持續明快,內容則更瘋狂惹笑。刺激搞鬼首選是來自西班牙的《瘋狂釣魚記》,一隻獨居孤島的貓只不過想釣魚充饑,竟引發半個太平洋的騷動!同樣肚仔餓的還有《熱香餅爭奪戰》的頑皮小妖精、《狐狸先生的午餐》想摘樹上野果的狐狸。在此奉勸各位:入場前請先醫胞個肚!